您现在的位置:南通市崇川区文化馆>> 非遗保护>>正文内容

非遗,走好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1015,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蓝印花布、彝族刺绣、藏族唐卡等600多个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体亮相。人潮涌动的展馆,争先恐后的消费者,似乎给了众多还处在困境中的非遗项目以复苏的信心。

以手工创作为特质的非遗艺术品,如何在强调大规模复制的工业化生产现实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如何平衡市场利益和保持文化原生态的关系?

非遗之美难以抗拒

本届博览会已达成合作意向的签约项目505个,签约投资总额达432亿元。

41岁的刘志英是晋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民营企业晋绣坊的师傅,带着30名徒弟。她绣的一幅高60厘米、宽130厘米的荣华富贵绣品,售价1.2万元。虽然价格不菲,问津者仍然很多。坊里有200多名绣工,做的仍然不够卖。很多人将其作为高档礼品,也有的作为收藏品。市场需求很大。刘志英说。

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的白洋淀芦苇画卖得也十分火爆。一大早,一位顾客就买走了4幅芦苇画。芦苇画以前内容多限于双喜字”“喜鹊登梅等传统题材。在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芦苇画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丙军的努力下,芦苇画题材大大拓宽,工艺也进行了改造。目前他办的芦苇艺术公司年销售收入五六百万元,产品也出口到美、英等国,市场非常好

生产性保护强调尊重文化

虽然非遗艺术品的热销令人欣喜,但是一直以来,非遗的保护总体来说依然艰难。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消失;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非遗保护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过度利用、过度开发的情况。

例如原来用雕版印制的年画,改用机器印刷;有些音乐、舞蹈类项目在传承中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法进行改良;有些地方为了迎合文化旅游,将一些少数民族民俗活动改编为表演演出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柳长华说:非遗保护的基本宗旨是尊重,是对文化的尊重。生产性保护不单纯为了获利,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发展。一些地方出现的过度开发,是对GDP的迷恋。

哈尼卡是达斡尔小女孩喜爱的玩具纸偶,它由剪纸的人物头形和圆锥形的人身组合而成,从几厘米到20厘米高不等,是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的美工苏梅是这个项目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43岁的她最惬意的事就是拿一把剪刀随心所欲地剪出哈尼卡各式各样的头部造型。

曾有人找她谈哈尼卡的产业化生产问题,由她提供创意设计,再由画工批量复制,放到景点作为旅游产品销售,被她拒绝:非遗一定是原汁原味的。放在流水线上咔嚓咔嚓地制作,就失去了纯手工的味道。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维护非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很多非遗传承人的一种文化自觉。

邵阳蓝印花布2007年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省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教授覃保来说:我们注重的是对传统技艺的完全继承和发掘。我们坚信,传统技艺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也终将会赢得市场。

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木

通过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开发,会不会构成对非遗的破坏?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认为,非遗只有融入社会、融入民众、融入当下的生活才有活力。在不失掉其本真性的前提下,可以鼓励非遗项目走向市场。

很多专家认为,仅仅把非遗艺术品作为文化孤本或者文化标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这会令非遗项目在当下的历史环境中更快地走向消亡。

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已经在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木

陶永红是赣绣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己办了一家赣绣公司。她说:赣绣一定要实现市场化,走向老百姓的生活,总作为收藏品是没有前途的。近两年,陶永红开发了赣绣的很多生活用品,如钱包、背包、肚兜、台布、酒瓶套等等。这些精美又便宜的物品在此次博览会上被一抢而光。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认为:发展与保护不是有你没我的关系,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是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发生本质的变化,就是正常的。


作者: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最新推荐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