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南通市崇川区文化馆>> 非遗保护>>正文内容

非遗传承靠什么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和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聊天时,对方这样向笔者感慨:我一个人怎么传承,难道逼着别人去学?我天天忧心,这个东西莫真的要进博物馆。

老先生几句话,引人深思。近些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开展,我国掀起了申遗热,一些渐渐被人忽略的传统文化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热闹之下,被保护起来的非遗项目该怎么传承下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非遗的传承靠什么?靠申报立项,靠传承人,靠政府?这恐怕不是一个单选题。但有些地方却就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申报工作上,四处跑专家、找路子,把申遗成果当成政绩工程。申报成功后,反而不管不问,将其束之高阁。殊不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文物,可以采取技术手段来保存,也不是拍几张照片、录点音像资料就完事了,而是要靠一代代的人心口相传流传下去。

还有人认为,每个项目都申报了传承人,传承工作当然靠传承人来做。这样的想法既不现实,也不正确。纵观这些项目传承人,虽然对于自己的传承责任看得非常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开展起来往往困难重重。原因很多,比如很少有人愿意学、传承人年龄较大身体吃不消、缺乏号召能力、缺乏资金……这些,都让满腔热情,想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传承人难以迈开步伐。

非遗传承面临重重困难,笔者以为,这是一项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足够重视的工程,也只有重视了,拿出具体行动,才有可能做好。

要做好传承工作,必须有专人、专款,调动传承人员的积极性;政府要搭建好平台,让传统文化广泛传播,老百姓能够看到或者有机会学习;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如果只继承不创新就会失去生命力。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都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大胆进行创新和改革。要鼓励文化工作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工作。

我们希望,在全社会的精心培育和浇灌下,传统文化的奇葩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 来源:常德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最新推荐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