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南通市崇川区文化馆>> 文艺创作>> 理论研讨>>正文内容

理论研讨:梅西安音乐创作及其代表作《异国鸟》简析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奥利弗.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92)是1945年大战结束以后音乐发展中的关键性人物,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西安于1908年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城。父亲是文学教授,母亲是著名女诗人塞西尔.索瓦热。艺术环境的熏陶使他早年就显示了很高的音乐天才。191911岁考入巴黎音乐院,师从著名作曲家杜卡及杜普兰。193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院,他胸怀大志,拒绝了“罗马奖金”的应考比赛,自己埋头研究作曲发法。此后还与年轻的作曲家若利韦、勒絮尔、博得利埃等于1936年创立了“青年法兰西”小组,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并在音乐师范学校和合唱学校任教。同时,潜心研究印度音乐与希腊调式和素歌等。1939年应征入伍,但不久被俘,关入集中营。在德军集中营期间创作了早期重要作品《末日四重奏》。1942年被释后回到法国,在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和声。1944年出版理论著作《我的音乐语言技术》,总结了他当时的音乐思想。1966年,开始任作曲教授。他的教学成绩卓著,培养出一批当代杰出的作曲家:法国的布莱兹、德国的施托克豪森等,在西欧的现代音乐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长期而卓有成效的创作及教学活动使他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1968年,梅西安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1971年又获得西贝柳斯奖。此外,还荣获过国家功勋奖章及伊拉斯莫斯奖。70寿辰时,法国还为他举办了“梅西安月”。由于他的贡献,“20世纪音乐已达到开创新时代的起点”。

梅西安的创作不属于现代音乐中任何一派,但是他的音乐很独特,个性明显,以丰富的音响组合和浓艳的色彩著称。他把各种素材,按他自己的方式加以变化,综合在他的创作之中。这些素材包括传统的、现代的;专业的、民间的;欧洲的、东方的……如格里高利圣咏、中世纪调式音乐、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瓦雷兹的音乐等等。他对东方音乐有着特殊的兴趣,如印度的不对称节奏、佳美兰乐队的织体和音色等。

梅西安的音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宗教、爱情和大自然。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说:“我想在音乐中表现的最主要的思想就是对天主教信仰的忠诚,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超于其他一切之上。”对于爱情,他说他同其他所有的人一样,是很敏感的,并想“借助人类爱情最伟大的传说,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传说”表现出来。他对大自然的热爱,集中在鸟的歌唱。梅西安从小就喜欢聆听鸟鸣,18岁时就开始出入崇山峻岭,花费大量时间记录鸟叫的声音,已有几千种。20岁时,就用乐谱记录鸟鸣。他不仅在法国,还去新卡列多尼亚及美国的大峡谷西部搜集鸟鸣。他自认是用记谱方法记录鸟鸣的唯一的鸟类学家。他认为“鸟是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它们有各自的审美观点,歌唱时都在阐明自己的观点。因此,他在研究鸟鸣上做了大量工作,并且用鸟鸣谱写了四部作品:《鸟的苏醒》、《异国鸟》、《百鸟图》以及《花园里的莺》。

梅西安独树一帜的音乐语言首先表现在创造性地使用节奏方面。他自称是一位“作曲家和节奏学家”。他吸收和发展了《春之祭》、印度音乐、佳美兰音乐中独特的节奏手法,经常采用奇数节奏、不对称的节奏形态、各种人为的节奏组合方式等。在创作中,他寻求“一种崭新而具有时代性、独创性,同时又能表现个性特点的音乐”。为此,他创作了“非逆行节奏”及“有限移位调式”等两种手法来建立自己的音乐语言。在这方面,他确实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梅西安打破了传统的发展节奏的方法,不断地增加或减少一点时值,摆脱节拍的限制,使小节线失去原来的作用。在旋律与和声方面,占中心位置的是他自己发明的“有限移位调式”,即在八度内,由全音和半音规则交替而形成的各种人工调式。这种调式在使用时,往往没有主音,没有通常的调性感觉,转调很方便,却并不产生通常那种转调的感觉。调式各音不仅组成旋律,而且组成和声。和声不是功能性的,而是色彩性的。当不同调式重叠产生多调性时,和弦实际上经常被一种复杂的音响所代替。

音色在梅西安的作品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对音色曾经发表过很多言论:某种声音或某几种声音的组合,具有某种颜色;移动一个半音,成了另一种颜色;然后,如回到原来高度,颜色也会复原。他说他在听或写音乐时,经常看到各种色彩。心理学上这种“通感”现象,在他身上体现明显。但主观成分很大,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尽管如此,他在德彪西音乐基础上,借鉴了东方音乐,找到了新的音色,找到了独特的器乐织体所造成的奇异音响。

梅西安创作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开始创作到1948年,已显示出个人风格。如管弦乐《升天》(1934)、女高音与钢琴曲《献给Mi的诗》(1936)、《末日四重奏》(1940,为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和钢琴而作)、钢琴套曲《二十首朝觐圣婴耶稣》(1944)、《图朗加利拉交响曲》(1948)等。其中最流行也是最重要的是《图朗加利拉》,它的标题由两个梵文字组成,有“爱情之歌”或“欢乐的赞美诗”的意思,共10个乐章,综合了作曲家第一阶段音乐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第二阶段,从19481953年,探索序列技术,代表作是《4首节奏练习曲》。

第三阶段,从19531962年,转向采用鸟叫的声音作为创作的主要素材。如大型钢琴套曲《百鸟图》、钢琴和乐队曲《百鸟苏醒》、《异国鸟》、大型乐队曲《时值色彩》等。

第四阶段,从1962年以后算起,风格趋向综合,特别是把宗教内容与对大自然的感受结合起来。音乐素材中包括了自第一阶段以来所使用的如印度节奏、古希腊的韵律、佳美兰打击乐、序列音乐、作曲家自己的人工调式、鸟叫声的模仿等等。代表作有管弦乐《期望死者复生》、合唱与管弦乐曲《耶稣基督的变容》。

分析作品《异国鸟》:

《异国鸟》是他受学生布莱兹的请求写的。作品采用钢琴、两支单簧管、木琴及小型乐队,由19个演奏员演奏。其中钢琴占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它在乐曲中有三段短小的华彩乐段及两段长的华彩乐段,因此似乎可称为一部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曾在欧洲所有大城市及美国、日本等地演出,备受欢迎。

这部作品共分为十三个段落:

第一段:引子。这是一段合奏的音乐,主要又八哥与笑鸫的鸣声组成。

第二段:第一华彩乐段。由独奏钢琴奏出。这是在印度八哥的单声鸣叫和木鸫的爆发性鸣叫的基础上写成的。木鸫的叫声在华彩乐段的结尾处。

第三段:第一重奏段。这是四种鸟的一个间奏曲。这四种鸟是绿叶鸟(短笛演奏)、巴尔的摩黄鹂(长笛、双簧管、2支单簧管演奏)、红喙山雀(钟琴)以及加利福尼亚鸫鸟(木琴)。四者合在一起的重唱颇为动听。

第四段:第二华彩乐段。这是在红鸟鸣声上建立起来的短小的钢琴华彩乐段。

第五段:第二重奏段。这是四种鸟的间奏曲的延续部分,具有与第一重奏段相同的音色和类似的结构。

第六段:第三华彩段。这个钢琴华彩乐段仍旧以红鸟的鸣声为基础而写成。

第七、八、九段是全曲的中心全奏段。这是以白冠笑鸫及普雷里小鸟的鸣声作为主要素材而写成的。前者出现于全奏段的始末,好似巴罗克协奏曲中的利都奈罗形式一样。在全奏过程中,不同的鸟鸣交织成一种节奏与旋律素材的复杂网络,所有这些素材都是运用十六分音符为单位来加以统一的。

第七段:引子。这里出现了可怕而渐强的锣声,这暗示着亚马逊森林上空的雷鸣。这时,普雷里小鸟发出一种自高处蜿蜒而下的可怕的尖叫声。

第八段:这是一段巨大的中间合唱段。各种不同的鸟类以对位的手法进行了大合唱。大合唱的下面,打击乐运用从各希腊及印度节奏发展出来的四种节奏作为支持。

第九段:小结尾。这段音乐在音色与结构上都与引子相像,所不同的是素材的处理。同样是一阵渐强的锣声,不过听到的却是普雷里小鸟的四声尖叫。

第十段:第四华彩乐段。这是全曲中最长的一个华彩乐段,由食米鸟及猫叫鸟的叫声为基础而写成,但钢琴几乎用尽了所有的音区,上下翻滚,显得十分光彩。

第十一段:最后的全奏段。白尾印度鸫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的歌声有两大特点:一是两个不连贯节奏的鼓点,一是爆炸性的喇叭声。它的音量洪亮,即便所有的乐器在演奏繁复的对味和强烈的色彩,也仍压不过白尾印度鸫的鸣声。

第十二段:第五华彩乐段。这段短小的钢琴华彩乐段又引来了木鸫及红鸟,而木鸫的鸣声在华彩乐段的开始就出现了。

第十三段:尾声。白冠笑鸫是一种大鸟,生长在喜马拉雅山区,样子十分可怕,叫声响亮而难听,整部作品就在它嘹亮的叫声中结束。

据梅西安自述:《异国鸟》是汇集了世上各地——南北美洲、印度、中国、马来西亚及卡纳莱群岛等地的鸟鸣,采用声音拼贴的手法而写成的一部高度色彩化的作品。这部作品即描绘了各种鸟类的羽色,又表现了它们不同的鸣声。这里有黑色黄脖子的印度八哥,一身碧绿的绿叶鸟,淡褐色带白条纹的模仿鸟,暗灰色的猫叫鸟,红色的美洲知更鸟等等,五光十色,煞是迷人。它们的鸣声也是各具一格,十分动听:有的只叫单声,有的叽叽喳喳,有的声如号角,有的叫声咪咪,有的声带冷音,有的音似鼓点,有的声如洪钟、喧闹震耳,有的却似银铃、婉转不绝。梅西安就是运用音、色关联的方法,写成了这部作品。在这里,打击乐器还运用了古希腊与印度的复杂节奏。

梅西安认为“音色无论如何都是泛音构成的,我想在作品中把鸟鸣再现出来,就要在每一个音上作出应有的和声,并务必使之协调,进一步表现出它原来的音色。”另外,在表现鸟鸣的合唱时,他用独特的对位手法把各种不同的鸟鸣组织起来,形成了鸟类大合唱。

在色彩表现方面,梅西安一直认为音乐的进程是一个音乐转化为色彩的过程。他确实也费了不少心血来揭示其中的奥秘。他认为人的不同感官之间是存在着某种联系的,比如说,你吃东西时,不仅要用舍来尝,还要用鼻来嗅。嗅与尝在吃东西时是同样的关系,他经常是听到音就想到色,特别是在创作时,这种感觉特别强烈。他说:“我有一种理论:一种声音的组合形成一种颜色——一种混合色或一种单色,但仅是一种颜色。如果你把他移动半个音,它就会变成另一种颜色;如果移动一个全音,则又成了另一种颜色。所以每种声音的组合都有十二种颜色,高八度的颜色明亮,低八度的颜色暗淡。激烈的和声是红色,温和的和弦是蓝色的,许多二度的结合则成为灰色、黑色。”他创作的时候即以这种理论为指导,构成了他作品中独特的音与色。但这种纯粹用鸟鸣声组成的音乐,或多或少显得有些单调,为了避免这点,梅西安一直采用音色及结构上的各种对比来加强它的变化及反差。因此,这部作品是十分新颖与深奥的,欣赏时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余智 来源:崇川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最新推荐
  • 还没有任何项目!